2008年3月14日,海甸校区信息学院07级通信2班的同学们在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的协助下,组织了三十人的“学雷锋”队伍,在学生区第二食堂门前,发起“重戴红领巾,再回少先队,共建文明食堂系列活动。”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支持,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曾几何时,我们有过戴上红领巾的快乐、自豪。随着时光的流逝,红领巾不再被我们珍爱,然后有一天我们走进了大学的校园,“红领巾”已离我们远去。
曾几何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餐桌上零乱的餐盘,污浊的地面,是用餐完起身甩手就走的潇洒,我们不曾想过这会儿我们的双手还能做什么!
然而,3月14日早上,当我们来到第二食堂门前时,我们不禁感到诧异,是不是时光倒流回到了小学时代?食堂门前的空地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几张课桌,几块制作精美的宣传板块靠在课桌边,地上是一条横幅,上面写着“重戴红领巾,重回少先队,共建和谐文明食堂”几个大字。红底白字,分外显眼,空地周围,各学院学生会制作的宣传板块一字摊开,内容丰富生动。树上还悬挂着几条和地上一样的条幅。板块与条幅共争斗妍,只为一个主题:共建文明食堂。
来自信息学院07级通信2班的三十多位学生陆续来到了这里,他们笑着并快乐着,不少同学开始细心地整理“着装”,准备开始“上班”了。很快的,他们分成了几个小组,三个小组分别进入一、二、三食堂,任务是协助服务员回收餐盘,其余各组在食堂门前进行宣传,一声令下,大家各就各位,静候着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
10:40-11:40左右, 发宣传资料、横幅签名
随着午餐时间临近,陆续有学生从图书馆、起点草坪、宿舍方向往第二食堂方向走去,午餐高峰期即将到来。
这时候,我们的志愿者们开始“执行任务”了,食堂外,分发小组在给过往的同学散发宣传单,热情的邀请过往的学生在横幅上签名以表决心,诚恳的要求学生们主动把餐盘送到回收处,真诚的向支持工作的学生们道谢,遇到不配合的学生,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主动委婉的请求配合。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午餐高峰时段到来了,志愿者们相互彼此相望,默默点头,他们明白,真正展现的时刻到了。此次活动的成败与否,关键在此时的表现。人潮蜂涌迎面而来,使得食堂变得狭小起来。在拥挤的人群里,这些“少先队员”们来回穿梭,将手中的宣传单散发给同学,将桌上的餐具收回到回收点,他们的声音虽不响亮,却赛过正在进行的广播。他们虽然只有三十人,但他们的表现力却胜似千人。
过往的学生走到这里不由得停下来,接过志愿者递来的宣传单,细心地浏览,然后走到条幅前,弯下腰,拿起笔,在条幅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
人群渐渐的散去,高峰期过去了。但志愿者们并未停下来歇会脚、喘口气,他们正用他们颈上的红领巾告诉别人,在这雷锋活动月,让我们共同纪念雷锋同志,“重戴红领巾,重回少先队”。
此次活动得到了多方的好评,一名大三学生这样说:“他们都只是大学生啊,比我们强的多了,做得很不错”。此外,有的学生从少先队、雷锋精神的角度,对此次活动给了充分的肯定,一致认为今后要多开展类似活动。
活动的协助单位,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也对这项活动大为赞赏,该中心周经日经理说:“饮食服务中心把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为我校迈进“211工程”大学行列树立了榜样。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了良好氛围。同时也希望本次活动引起同学们共鸣,共同营造文明、卫生、温馨的食堂就餐环境,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时间不可能停留在3月,也不可能要求每一次都让他们—— 07级通信2班的学生们来承担众人的责任,我们不应忘记3月14日,也不应简单观之,相反,我们应把它看作新学期文明和谐食堂工作的开端。
新学期里,创建文明食堂的工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在广大学生中也已初步形成了文明就餐的潜规则,并逐渐成为一种共识,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但必须认识到这项工作并不是一劳永逸,需要长期进行下去,哪天我们松懈了,创建和谐文明食堂也便成了太假、太空的口号了。
因此,务必将此项工作常抓不懈,将文明就餐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