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集团有位领导说过:“后勤工作是一点一滴做的,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创新也就在这些让人看不起的一点一滴中出现的……”
2004年,随着集团的成立,“大水电”的管理模式和思路将原有的分散于几个区的水电人进行了重新组合,成立了新的水电服务中心,其中的一项新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全面接管和负责全校智能电表及售电系统的技术维护。
当年,计算机专业大专毕业的林森被委于重任,一人全面负责全校1700多户的智能电表及整个售电系统的技术维护。对于刚毕业的一名学生来说,在没有“老师”的指导而独立开展这么一项技术性要求极高的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就一句话“上” 。
实话说,就他那么点计算机知识的功底,加上又从没有接触过智能电表之类的新东西,纵使勇气可嘉,而没有本事,也是无济于事。但是,脑子灵活的他,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终于破解了一个个其实并不难的难题,完善了基本的操作和监督的制度,从另一侧面诠释了什么是“创新型”人才,下面就列举其不平凡的几件事:
1、智能电表管理工作后,他首先将装有智能售电系统的电脑等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包括硬件和系统软件,比如,通过检查,解决了双硬盘备份的问题,同时对存在硬盘里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了碎片整理和重新备份,这些大大加强了水电费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由于这种插卡式的电表插槽经常和购电IC卡接触摩擦,渐渐地插槽变宽,购电IC卡与插槽接触不密,导致电费冲值不进表内,用户没法用电。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智能电表都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若是仅因为此问题,就要重新更换一台电表,那么付出的成本将会很大。对此,我们很多人都不知所措,干着急!经过仔细观察和思考,林森花一角钱买回了一小瓶“502胶”,然后将电表盖拆开,将扭曲变宽的插槽调整好后,粘上“502胶”加固,这样用户插卡冲值电费时插槽就不容易发生扭曲而变宽了。这是花很微小的成本换来很大经济效益的生动例子。就这么简单的事,又有谁想到了呢?
3、在管理维护的过程当中,他还提出,要加强售电的监督,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财务报表;要在电表上贴上封条和进行巡查等等,这些对规范电费的收缴工作和防止窃电行为的发生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以上事例,我们大家是不是觉得“创新”其实离我们挺近的?是不是很容易实现?
今年8月份,教工区新建的三幢集资房第一次安装使用了智能水表,技术维护也由了林森同志负责。在厂家两天短暂的培训中,他认真学习和操作,很快就掌握了这方面的新技术,基本解决用户用水和售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面对日益增加的用户和工作量,他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地做好技术维护服务工作,这也许才是最难能可贵的!此时,记起梁总曾说过:“我们要的人才就要求两点,一要爱集团,二要有本事。”
(文:宋翰文)//www.pwnwor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