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我,15岁,面临最大的事情就是中考。知道最远的事情也只限于方圆数里之内发生的事。我不知道这一年的4月7日,在北京,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为当时刚刚起步的海南大学题写了校名。胡耀邦这个名字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熟悉又陌生,对于他的印象仅仅来自于媒体上的影像和时事政治考试时涉及到他的方面。如果没有两年以后他的突然辞职,以及三年以后因他的突然辞世而引发的政治风波,我想我对他的关注不会那样持久。
很长一段时间,胡耀邦是一个被官方慎于提起的名字,直到他去世16年之后,即他诞辰90周年之际,官方舆论才得以解封。也就是在这一年,海南大学在东坡湖畔立了一块碑,正面对着学校的东门是耀邦书记三十年前手书的“海南大学”四个字。东北方向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是耀邦书记面带忧思的塑像。塑像的周围芳草凄凄,鲜花常伴。每每从他身边走过,总要驻足凝望,近十年了,他的雕像经年如新,人们对他的思念依然不尽。
胡耀邦生前曾经说过,他有两个想不到:一个是以他本不具备领袖之素质,却被推上这么高的位置,另一个是他下台之后得到比他在台上更高的尊重。他的两个想不到也成为我从花季年龄到不惑之年不断思考的问题。
因为有了耀邦书记强力推进的改革开放,才使我有机会在国企、私企、台资等企业不断的历练、体验,接触了各种类型的领导:令人肃然起敬的、让人望而生畏的、使人生不如死的、被人唾之以鼻的----种类虽多,概括起来无非是两种,一种是把人当成人,一种是把人视为工具。
在我们身边,把人视为工具的渐渐多起来,而在内心深处,每个人都希望被他人视为人,而严酷的现实不得不让人事与愿违,在矛盾中,人们无法不怀念这位视人如人的前总书记。人们怀念他,不仅因为他对人充满尊敬,而且他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无任何腐败行为。他的品格,连他的政敌,当年在中央生活会上批胡的急先锋邓力群都说,耀邦从来不搞阴谋,胸怀坦荡,对人不抱恶意。他身居高位,三个孩子均在与权力无缘的单位工作,亲属没有一个因为他的升迁而得到照顾,兄长直至他过世才得以从湖南农村来京吊唁,面对他朴素的遗物,兄长顿足恸哭。这种简朴的生活操守,源于他从红小鬼时代起就具有的崇高的理想追求,这种理想没有随着权力的尚失而消失,而是贯穿了他生命的始终,很多人谋求权力是为了一己私欲,他掌握权力是想实现自己的抱负。
其实,清正,廉洁本是一个官员的底线,只是在愈发浮躁的社会里,很多美好品质都被遗忘了,人们怀念胡耀邦,不仅仅是他具有这些任何时代百姓都推崇和怀念的品格,还在于他身上有一种宝贵的实干精神。在他的任上,为大家做的实事太多太多。1977年,他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主持全国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时,是冒着极大地风险的。当时中央专案组不肯交出审查对象的档案材料,也不让插手。面对设置障碍的对手,打退堂鼓的部下,耀邦书记说,《论语》中有句话,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为此,耀邦书记几乎不分昼夜殚精竭虑的工作,从“油锅“中抢救出上百万名蒙冤受难的同志,没有受过冤屈的人,感受不到冤屈的痛苦,没有遭到过歧视的人体会不到被歧视的压抑,更何况在这些人身后又有多少受牵连的个人和家庭?在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过程中也是阻力重重,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苗的叫嚣言犹在耳;一大二公仍是主流思想观念的情况下,推行包产到户困难重重,耀邦书记主持会议,连续推出五个中央一号文件,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意愿。让亿万农民得到了实惠,在1984年国庆游行的队伍中,农民抬的“一号文件号好”的牌子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如果说,清正廉洁,踏实,实干不只是耀邦书记个人的特点,那么他的率真、宽厚、激情四溢则是他独特的个性。在他身上没有领袖常见的威严、神秘和高高在上,他不管身处何位,都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他让人觉得容易接近,这些特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接地气,顺民意。百姓心中有杆秤,你不贪,你不假,你做了惠及大家的事,你就在人们心中不朽。然而在中国,历朝历代在官场上如何做人是一门很深很大的学问,直至今日如何为人的书在市场仍然层出不穷,耀邦书记生前对这种观点颇为不屑,他认为一个国家一个集体如果大家都把精力用在琢磨人上是非常可怕的,他赞赏多琢磨事,少琢磨人的观点,让人痛心的是在现实中琢磨事的人往往不敌琢磨人的人,耀邦书记的结局更为这一规律平添一个注脚。当年他的突然辞世不仅引发了人们巨大的同情更引发了人们对他生前身后的无尽的关注和怀念,这么多年人们对他的思念从未减弱,在他生前给予无尽关爱的海大更是如此:三十年前他题写的校名墨宝真迹静静的陈列在校史馆,他生前在的照片悬挂在图书馆,他生前题写的校名石碑,从来没有因岁月的侵蚀而褪色,耀邦书记生前说,做圣人完人难,但是做真人、好人、善人、正直的人是可以由自己当家作主的。
今天我们怀念耀邦书记,不只是一种缅怀,更是对为官、为人基本素养的重拾,虽然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依然相信,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变。
文:冀青云
1983年2月3日胡耀邦在时任中央书记处郝建秀和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的陪同下视察儋州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