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交流

留学心得-张小曼(2007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际交流学生)

2008年10月31日 00:00

我在新加坡的日子

-张小曼

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历的第一件事是参加orientation,没有想象中班主任的介绍,同学们的互相认识等等,而是负责交流学生的ISC的工作人员给全体交流生开了个会,简单介绍了学校的情况。虽然他们说的有不少东西听得似懂非懂,但是老师们的诙谐幽默让我感到了他们的智慧和热情周到,也对以后的四个月充满了期待。

8月6号的悄然而至,平淡得风过无痕。学校把开学的第一周作为试听周,在这一周内学生可以自由地在学校网站上选、退课,这样既给了学生选择老师的机会,也给了他们根据自己要求安排学业的机会。到了那里我才发现南大并没有制药专业,因而与之相关的专业也少的可怜,只能从学校这一学期开设的一大堆课程里进行地毯式的搜索。刚去新加坡的时对与制药有关的专业词汇知之甚少的我,于是在图书馆里抱着电子词典眼巴巴查了好几个小时后才找出了既与专业相关又在上课时间和考试时间没有相互冲突的仅有的3门的课程。虽说学得并不容易,每每说到这个数字总还是觉得亏欠了这四个月时光。这里的课程分为两种,分别是lecture和tutorial,前者是一百多人的大课后者则是十几人或几十的辅导课,上lecture和tutorial的老师不一定相同,每种课的老师也未必只有一人,不像我们,一门课就一个老师独揽大权。由于第一周tutorial不开,有的老师的lecture也不上,第一周过的有些空荡荡的,然而真正开始学习后,真的是有些不知所措了。虽说老师会提前一天把下一节课的课件发到网上,可是其中层出不穷的专业词汇实在不是看了一遍两遍就能记住而且会用的,而且上课中老师也常常说到没听过的词加之新加坡人有些跑调的英语导致了我即使每次课前都认真的预习也听的云里雾里的惨痛经历。虽然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适应使这样的状况得到了一些缓解,语言的障碍还始终是个难以逾越的鸿沟。我的问题交代的差不多了,也该说说他们了。南大的网络系统的出镜率是很高的,选课、退课、授课、作业、师生交流、下达通知等等,几乎所有的事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我想这可能也是他们不需要“班级”这样一个机构的原因之一吧。他们将一个学期均分两部分,每部分快结束的时候一般每门课都会进行一个小考,而经一周休息后,下半个学期开始时常会有期中考而学期末有期末考,可见他们的学习还是非常紧张有序的。但是他们一学期的课程并不多,老师讲授的内容也不多,不像咱们大有卯足了劲了结一本是一本的架势。人家教的不多,虽说也没有所谓的精,但老师不受限与某一本书,而是根据专业需要讲授相关知识,而不是像我们,可能会花一定时间学些跟专业没什么直接关系的知识上。同时他们教了多少就考多少,让你对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敢懈怠,我想这应该可以起到扎实基础的作用。再说作业,他们的大作业常常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报告形式交给老师并以“presentation”的方式向老师和同学陈述,而一般的小练习常在tutorial里由老师讲解。说起这里的学生,却是有人褒有人贬。南大的一天是从8点半正式拉开帷幕的,在我们看来这么晚的早课时间下,居然还是大把大把的学生迟到。一排学生大摇大摆手持汉堡可乐在上课一个多小时后才缓缓入场的壮观实在是我在一所世界级大学里未曾敢预料的场面;当然关于他们为准备考试连续奋战几夜并且常驻自习室的事迹也常有耳闻,总的来说他们平时参加的活动很多,但关键时候还是为学业力搏的。

罗罗嗦嗦地说了许多学习的,也想写写新加坡和这里的人。新加坡的干净漂亮和经济繁荣是众所周知的。他们真的很爱干净,我们宿舍楼里的卫生从护栏到洗手间都是每天都彻底清理一次的,公车都是每天清洗,也难怪每天都给人一种干净清爽的感觉。说到经济,我虽然不懂,但是他们良好的设施设置和优厚的社会福利上也可见端倪。仅仅拿南大来说,中国有电梯上下,处处空调,满目电脑还拥有多个停车场的大学应该不多吧。说句玩笑话,有钱的感觉还真是好吧。

不过,他们的有些举动在我看来是有些浪费的。初到新加坡是在一个深夜,坐在车里看到沿路的居民楼灯火通明,屋里的灯虽然没开着但家家阳台上的灯却都是开着的。虽不知道原因但在布满路灯的路上,这些灯的大开似乎是有些无谓的。再说教室里的空调,新加坡有钱可以间间空调常开虽然没话说,但似乎没有必要弄的上课必须得带件外套才不会感冒的地步吧,教室都如此,其他地方也就可想而知了。

让我感触颇多的,还是他们的国民素质,他们真的是极有礼貌极守规则的,对人也都非常热情和善。在新加坡我听到和说到最多的词便是“excuse me”和“sorry”,它们都成了回来以后常下意识地浮现在我脑海的中词。自觉排队已经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了,然而他们不仅这样做了,还主动的与前后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ATM钱,更是主动给别人留出空间。不仅如此,他们还会考虑到过路的人。比如在食堂打饭的时候就常常可以看到队伍的中间突然断开,而这就是队伍给行人让出的来往的空间,与人方便。堵车的一幕也是这样的证据,我亲眼看到远处开来的几辆车发现前方堵车后,在很远出就开始减速,直到停下后各与前一辆形成约一米的间距,就形成了十几辆车以一米为距一字排开的壮观景象,安静的等待车前面车辆的发动。然而我在国内看到堵车时的情景从没有这样平静的,而是后一辆紧跟着前一辆的车尾,恨不能贴在一起似的,而司机们或频频鸣镝或发出嘈杂的抱怨声,俨然一副骚乱的模样,与他们相比真的相形见绌。公交车上乘客主动坐在靠里的位子上,电梯上人们一致的站在靠左的位置等等,那里的人自觉地为别人着想着。这些也许都是看来波澜不禁的细节,但我想,细节中最能体现素质,这些细节中体现的修养也许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四个月的时光真的有如弹指一挥,刚刚觉得学的不是那么吃力的时候也到了要回来的时候了。四个月虽然不长,但在这些在别人的国度过着自己的生活的日子里,我看到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而这些将毫无疑问地成为我一生的宝藏。

感恩我的新加坡之行。

内容编辑:waishi1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