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本科生教育>>课程思政>> 正文
06 2023.09

阅读:

    海南大学课程思政二十条

海南大学课程思政二十条


(一)历史共性

1.1家国情怀: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它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

1.2法治精神:可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1.3社会责任:在社会生活中对国家或社会需要承担的一定的使命、职责、义务。

1.4文化自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1.5人文素养: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1.6职业精神: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其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等方面。

1.7科学创新: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和灵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1.8哲学思辨:在于具备反思性、辩证性、清晰性、创新性、开放性、包容性等特性。

(二)时代特性

2.1政治认同:包含对国家、政治制度、阶级、政党、政治理想、政策等方面,国家的认同则是最基本的政治认同。对国家的认同既有对共同种族、共同地域这类情感层次上的认同,也有爱国心、民族自豪感这类情感层次上的认同,还有对国家法律制度、政策方针理解与赞成这类高层次上的认同。

2.2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2.3生态文明: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2.4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应加强理论阐释,将乡村振兴与社会主义本质、党的初心使命和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2.5健康中国: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它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旨在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民健康发展,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2.6耕读教育:兼具劳动教育与文化教育的属性,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综合性育人功能,在耕读教育中知农事、敬自然、勤四体、明道德、善思维、养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2.7清廉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为人民服务,清白做人的精神。

2.8国家安全: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三)区域特性

3.1特区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

3.2海南自贸港精神:海南自贸港精神是一种年轻的“精神”,也是正在形成中的精神,是大力解放思想、弘扬敢闯敢试、敢冒风险、勤劳勤奋和埋头苦干的精神。

3.3南繁精神:勇于创新、不断超越的精神,一代代南繁人以科技创新、艰苦创业为引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确保种业现代化的创业创新之举。

3.4琼崖革命精神:党在领导海南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信念坚定,不屈不挠;自立自强,敢为人先;依靠群众,甘于奉献;五湖四海,丹心向党。





海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 管理登录
  • 校内链接

    网上服务大厅 海南大学VPN服务 海南大学邮件系统 本科教学一体化平台 研究生管理与服务平台 海南大学图书馆
    海南大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