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上亿吨的垃圾、无法忍受的垃圾恶臭,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简单的垃圾填埋处理方式也无法切实的解决,还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隐患。本世纪初,发达城市日产18400吨的垃圾巨兽即将吞噬城市,垃圾处理缺口8000吨,47%的高缺口率,如一颗巨型“炸弹”,隐藏在城市底下。一大批科学家投入到垃圾处理与生态保护的研究当中,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马文超就在其中,作为2021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对专业的研究更是出于她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对生态的热爱。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上亿吨的垃圾、无法忍受的垃圾恶臭,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简单的垃圾填埋处理方式也无法切实的解决,还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隐患。本世纪初,发达城市日产18400吨的垃圾巨兽即将吞噬城市,垃圾处理缺口8000吨,47%的高缺口率,如一颗巨型“炸弹”,隐藏在城市底下。一大批科学家投入到垃圾处理与生态保护的研究当中,海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马文超就在其中,作为2021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对专业的研究更是出于她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对生态的热爱。
力争清洁高效变废为燃料
“十二五”期间垃圾处理行业迎来历史发展机遇,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提出了相应量化指标,助推垃圾无害化发展,推进垃圾焚烧代替粗暴的填埋,以减少垃圾填埋对环境生态带来的后患。“焚烧首先可以让垃圾快速的减量。原来一吨垃圾,烧完后可能仅剩0.1到0.2吨,有很好的减量化效果。但是减量只是第一步,我们现在的技术是利用焚烧发电技术,通过把垃圾作为一种替代燃料发电,相当于也替代了煤燃烧发电的化石能源的消耗。”马文超介绍。
在焚烧的过程当中,废料变为发电的燃料,可高效利用,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空气污染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3060远景目标,这就给我们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也是我研究的主要的领域。”马文超给出了一组数据,从2021年1月1日起,海南省16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全部关停,彻底将垃圾的处理方式从之前的填埋转变为焚烧处理。目前,海南省垃圾焚烧发电厂有8家,日处理能力达到11575吨,生活垃圾日处理量为10999吨。
强化创新研发 国产力量异军突起
提及垃圾焚烧领域现阶段取得成就以及创新成果,马文超说:“从实施垃圾焚烧的初期,垃圾焚烧核心技术炉排系统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伴随着国内科研工作者的技术攻关,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改造优化’,已实现国产化制造与销售,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可以制造自有知识产权或引进技术国产化的炉排系统。与欧洲、日本的企业相比,我国的企业在性价比、技术服务、建设进度等方面已经具有很大优势,创新成绩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
现在大城市、大基数的垃圾处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包括海南在内的许多省份都在“十三五”期间,达到了零填埋全焚烧的状态,但在村镇以及经济不发达地区,垃圾的焚烧处理还是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以及技术攻关。马文超提出,国内还有很多村镇县,所产生的垃圾量并不多,建设大规模的焚烧厂是不现实的,但是采用集中收运的方式,很远的路途聚集,又会在运输环节产生很多的碳排放或者污染排放。所以,小型化就地处理的装置是我们未来的研究重点,包括针对海南的一些村镇,开发一些小型化就地处置设备,从而避免运到城市处理这样的问题。
践行垃圾分类助力循环经济
海南自2020年10月1日起,海口、三亚等4个地级市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我非常支持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因为不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属于垃圾的末端处理处置,在源头的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将大大降低处置成本,也将极大的提升环境效益。”马文超说。
垃圾分类也是践行我国现在倡导绿色循环经济理念的具体体现之一,马文超说:“垃圾分类在国外是一个很大的学科——废物管理。垃圾虽然是生活产生的废物,但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它也是一种资源,像废纸、塑料,它可以循环回收成为二手原材料;厨余垃圾可以通过发酵,制作肥料或者制造沼气等。从源头的分类回收是对我们践行循环经济理念、处理处置的必要手段,对我们海南也有着重要意义。因为海南是岛屿,对于垃圾的处置也是十分受限的,如果能从源头分类处理,会给末端处置减轻压力,也非常有利于海南的生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