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招生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招生工作>> 本科生招生>> 正文

    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80901)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4年06月21日 17:23 点击:


一、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立足于海南区域特色与优势,面向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以“新工科”为指导思想,致力于为海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具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从事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应用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毕业生经过工程实践与学习,预期能目标:

目标1:能够适应海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综合考虑法律、文化、道德、环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健康体质和强烈的事业心。

目标2:能够从项目构思、设计、实现与运行全生命周期视角分析计算机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提出各种技术和非技术方面的解决方案,胜任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

目标3:具有较为丰富的工程经验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并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行业调研与前沿技术跟踪,能够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多学科领域的工程实践,从而保持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目标4:能够在团队中展现出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胜任团队的核心或领导工作。

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胜任跨文化背景的计算机及相关领域技术工作。

二、培养规格

(一)学制与学位

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6年。

学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达到规定要求的,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毕业要求

要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的标准,具体如下:

毕业要求1 [工程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基础,系统地掌握计算机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 [问题分析]: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特定需求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具有设计/开发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 [使用现代工具]:具有信息获取能力,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和检索工具;能够合理地选择技术开发工具和资源,运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设计、开发、仿真及验证过程中,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 [工程与社会]:基于计算机的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能够合理分析和评价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可能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带来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解计算机产业与环境、社会的关系,能够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 [职业规范]:具有语言文字规范化表达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具备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适应职业发展。

毕业要求9 [个人和团队]: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毕业要求10 [沟通]: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 [项目管理]: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理解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经济与管理因素,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加以应用。

毕业要求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追踪计算机领域发展动态,具备不断学习及适应发展的能力。


表1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要求

指标点

1.工知识

1.1 能系统理解数学、自然科学、计算、工程科学理论基础并用于本专业领域工程问题的表述。

1.2 具有本专业领域需要的数据分析能力,能针对具体的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求解。

1.3 能够将相关工程专业知识和数学分析方法用于推演、分析专业工程问题。

1.4 能够利用系统思维的能力,将工程知识用于专业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并体现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

2.问题分析

2.1 能运用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能基于相关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复杂工程问题。

2.2能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3 能运用基本原理,借助文献研究,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工程活动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3.1 掌握工程设计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 能够针对特定软硬件系统需求,完成计算机硬件、软件、软硬件融合的设计;

3.3 能够进行系统设计,并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4 在设计中能够考虑公共健康与安全、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法律与伦理,以及社会与文化等制约因素。

4.研究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计算机问题的解决方案。

4.2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针对复杂计算机问题,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建立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并正确地采集实验数据。

4.3 能够对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5.1 了解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集成开发工具、视频和图像设计软件等现代工具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 能选择和使用恰当的现代工具对复杂计算机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 能够针对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具体问题,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进行建模、预测与仿真,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分析相关工具的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

6.1 了解计算机专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 能够分析评价计算机实践和复杂计算机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境和可持续发展

7.1 知晓和理解计算机实践中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7.2 理解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评价计算机全生命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并将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贯穿于专业工程实践中。

8.职业规范

8.1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了解中国国情,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

8.2 具有科学、严谨、公正的工程职业道德,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专业实践中自觉遵守;

8.3理解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专业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

9.1 理解团队协作的必要性,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主动与其他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9.2 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专业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3 具有团队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10.沟通

10.1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能够就专业问题通过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 了解计算机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0.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11.项目管理

11.1 理解计算机中涉及的重要工程管理原理,掌握计算机领域中工程问题管理和决策的方法。

11.2 了解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产品的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并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中复杂计算机问题的解决。

12.终身学习

12.1 正确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针对计算机问题的复杂性,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技术发展的能力。


三、专业核心课程

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编译原理、软件工程等。

四、课程修读顺序拓扑图



五、主要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

(一)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离散数学、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编译原理、算法分析与设计等。

(二)创新(创业)课程

创新(创业)课程,主要由创新(创业)研讨课、创新(创业)实践课组成。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专业实验)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由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计算机系统基础实践、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数据库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综合课程设计、编译原理课程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组成。

七、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是指要求和鼓励学生自主参加各种有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课余活动,并分层次规定相应学分的一种培养安排。本专业的素质拓展活动主要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术创新、创业、文化艺术、社团活动、法律援助等。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不属于课程学分。

八、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修总学分共计175学分,包括必修课程学分、选修课程学分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

1.必修课程15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40学分,学科基础课程53.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30学分,实践教学课程(独立开设)28.5学分。

2.选修课程至少20学分,

(1)通识类选修课程至少6学分,其中:人文通识经典类课程、科学精神与职业素养类课程、公共艺术类课程至少分别修读2学分。

(2)专业选修类课程和跨专业选修类课程合计应修读至少14学分。其中,跨专业选修类课程由学生自愿选择是否修读,修读学分不超过6学分。

3.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至少3学分。

上述三类课程加和为毕业要求总学分数。另外,创新创业类课程至少3学分,以*形式在专业课程设置表中标记。

九、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

本专业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关联度矩阵详见附表1,其中课程与各项毕业要求关联度的高低分别用“H(高)、M(中)、L(弱)”表示。



撰写:周辉 审核:李怀成 审定:张清辰



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大道58号
  • 电话:0898-66278203 66278201 邮箱:cs@hainanu.edu.cn
  • 院长信箱:zhangqingchen@hainanu.edu.cn 书记信箱:990920@hainanu.edu.cn
  • 美工支持/中旗网络
  • 海大公众号 学院公众号
    Baidu
    map